近期流感疫情呈現上升趨勢,重症及死亡病例數量顯著增加,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
為了加深大眾對流感的認識,國泰新竹健康園區將詳細介紹流感的定義、流行時期、症狀、併發症、預防與治療方法,以及疫苗相關資訊,期望提高公眾的防範意識,共同降低流感帶來的健康風險!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~
文章目錄
什麼是流感?亞洲流感盛行時期?
流行性感冒(Influenza, 簡稱流感)是一種由 流感病毒(Influenza virus)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。季節性流感病毒主要分為A型與B型,其中A型病毒傳染力強、變異性較大,因此較容易引起大規模流行。
流感的流行時期會受到 氣候、人口密度、病毒變異 等因素影響。在亞洲地區,流感的高峰期主要與氣溫變化有關,可分為溫帶地區與熱帶地區:
地區 | 主要流感高峰期 | 可能的次高峰 |
台灣、日本、韓國 | 11 月 – 翌年 3 月 | 6-8 月(部分年份) |
北京、東北 | 11 月 – 翌年 3 月 | – |
廣東、上海、香港 | 12 月 – 4 月 | 6-8 月 |
泰國、越南、新加坡 | 全年流行 | 5-10 月高峰(雨季) |
印度北部 | 12-2 月 | – |
印度南部、孟加拉 | 6-9 月(雨季) | 12-2 月 |
📌 提醒: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仍是預防流感的最佳方式,建議在當地流感流行前 1-2 個月施打疫苗!
在台灣,流感的流行季節通常發生於每年11月至次年3月,部分年度可能有 5月至7月的小流行,與南半球冬季同步。台灣的流感趨勢與氣溫變化、病毒變異及人口移動有關,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(CDC)監測資料,每年秋冬季節開始,流感病毒的檢出率逐漸上升,並在1月至2月達到高峰。
流感很嚴重嗎?流感併發肺炎是什麼意思?
一般流感患者多數會在7至10天內自行康復,但對於高風險族群(如老年人、幼兒、孕婦、慢性病患者),流感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,甚至導致死亡。
當流感病毒感染呼吸道時,會破壞呼吸道上皮細胞並削弱免疫系統,使細菌更容易侵入肺部,進而引發細菌性肺炎。這種情況在年長者、慢性病患者、免疫力較弱者中更為常見。流感併發肺炎的機制包括:
- 病毒直接攻擊肺組織,造成病毒性肺炎,導致嚴重呼吸困難。
- 流感削弱免疫系統,讓細菌(如肺炎鏈球菌)趁機感染,引發細菌性肺炎。
✎ 肺炎鏈球菌與流感併發症
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的主要致病菌,也是流感後最常見的繼發性細菌感染。流感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,例如敗血症、呼吸衰竭,甚至死亡。
流感重症高危險群
1. 老年人(65歲以上)
- 免疫功能下降,對抗病毒的能力較差。
- 慢性病盛行率高,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,流感可能誘發併發症。
- 研究顯示,65歲以上長者若感染流感,住院率是一般成人的5倍,死亡率更高達80%(JAMA, 2019)。
2. 嬰幼兒(6個月至5歲)
-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對病毒的防禦能力較低。
- 嬰幼兒感染流感後,肺炎、腦炎、敗血症的風險較高。
- 6個月以下嬰兒無法施打流感疫苗,但可透過母親懷孕時接種疫苗來提供被動保護。
3. 孕婦及產後2週內婦女
- 懷孕時免疫系統、心肺功能改變,感染流感後併發症風險增加。
- 疫苗不僅保護母體,也能讓胎兒獲得抗體,降低出生後6個月內感染風險。
- WHO(世界衛生組織)及美國CDC建議所有孕婦接種流感疫苗。
4. 慢性病患者
患有以下慢性疾病的人,感染流感後發生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更高:
- 慢性肺病(如氣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):容易引發嚴重肺炎或呼吸衰竭。
- 心血管疾病(如高血壓、心臟病):流感可能誘發心肌炎、心臟衰竭、心因性猝死。
- 糖尿病:高血糖會削弱免疫功能,感染流感後更容易發生肺炎、敗血症。
- 腎臟病、肝病:免疫功能較差,感染後病情易惡化。
- 神經肌肉疾病(如帕金森氏症、肌萎縮症):咳嗽能力較差,容易發生肺部感染。
5. 免疫功能低下者
- 癌症患者、接受化療或放療者
- 器官移植患者、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者
- HIV/AIDS患者
這些族群因免疫系統較弱,感染流感後較難清除病毒,發生重症的機率大幅增加。
6. 體重過重者(BMI ≥ 30)
- 研究顯示,肥胖者(BMI ≥ 30)感染流感後住院與死亡風險較高(The Lancet, 2018)。
- 嚴重肥胖(BMI ≥ 40)屬於流感重症高風險族群,疫苗接種尤為重要。
7. 長期居住機構者(如安養院、精神病院)
- 病毒容易在人群密集的環境中快速傳播。
- 老年人比例高,免疫力較弱,住院與死亡率明顯上升。
- 群體免疫尤為重要,施打疫苗可減少院內流感爆發的風險。
流感疫情狀況?致死率?
流感的致死率會依年齡、健康狀況、是否接受治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根據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(2018) 分析全球流感相關死亡率的研究,每年流感約造成29萬至65萬例死亡,其中 65歲以上長者占80%以上。
在台灣,根據CDC統計,每年因流感併發重症的通報數約為 600至1000例,其中約 15% 至 30% 的重症患者會死亡,尤其是未接種疫苗的年長者、糖尿病患者及慢性肺病患者。
而今年度(2025)台灣、日本、韓國及中國的流感疫情數據概況如下:
台灣
- 流感重症病例: 截至 2025 年 2 月 2 日,本流感季(自 2024 年 10 月 1 日起)累計報告 641 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,其中 599 例為 H1N1 A型流感。年齡層以 65 歲以上長者為主(占 54%)。
- 流感死亡病例: 累計 132 例死亡病例,主要為 H1N1 A型流感病毒株。
- 疫苗接種情況: 在確診病例及死亡病例中,超過 90% 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。
資料來源: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
日本
- 流感疫情高峰: 截至2025年1月28日的一週內,全國約5,000家定點醫療機構報告的每個定點平均流感患者數為15.37人,顯示流感活動處於高峰期。
- 主要病毒株:與台灣相同,主要流行的是 A 型 H1N1 病毒株。
- 地區差異: 部分地區的流感流行程度較高,特別是在關東和近畿地區。
資料來源:NIID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
韓國
- 流感樣病例(ILI)發生率: 截至2025年1月第4週,每1,000名門診患者中約有50例被報告為流感樣病例,顯示流感活動處於高峰期。
- 主要流行病毒株: 本季主要流行的病毒株為A型H3N2,佔檢測到的流感病毒的約70%,其次是A型H1N1和B型病毒。
- 疫苗接種情況: 截至2025年1月底,約有60%的高危險群體(如65歲以上老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孕婦等)已接種本季流感疫苗。
資料來源:KCDA 韓國疾病管理廳
流感的症狀?和一般感冒的差異?
流感與一般感冒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發病速度。
症狀 | 流感 | 一般感冒 |
發燒 | 38°C以上,持續3-4天 | 少見或低燒 |
咳嗽 | 嚴重、可能持續數週 | 輕微至中等 |
肌肉痠痛 | 明顯,全身痠痛 | 輕微 |
頭痛 | 常見且劇烈 | 較少發生 |
疲倦感 | 嚴重,可持續數週 | 輕微 |
鼻塞/流鼻水 | 有可能但較少 | 常見 |
喉嚨痛 | 偶爾 | 常見 |
📌 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:
- 呼吸困難或喘不過氣
- 胸痛、意識混亂或昏迷
- 高燒超過3天,且不退燒
- 嘔吐嚴重,無法進食或補充水分
- 癲癇發作或極度嗜睡(特別是兒童)
流感的治療方式(克流感?特效藥?)
流感的治療主要分為 支持性治療 和 抗病毒藥物。
✅ 抗病毒藥物:
- Oseltamivir(奧司他韋,克流感) – 需於 症狀出現48小時內服用,可縮短病程約 1-2天,減少併發症風險。
- Zanamivir(瑞樂沙) – 吸入型藥物,適用於12歲以上病人。
- Baloxavir(Xofluza) – 單劑口服新藥,作用機制不同於克流感,在某些耐藥株上有效。
⚠ 注意: 抗病毒藥物不是特效藥,但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。
我一定要打流感疫苗嗎?
目前,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接種流感疫苗。以下是主要原因:
- 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: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各國疾病管制機構的研究,流感疫苗可降低約40%~60%的感染風險,並顯著減少重症與住院的機率。
特別是高風險族群(如65歲以上長者、孕婦、慢性病患者),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併發症(如肺炎、心血管併發症)的風險。
- 群體免疫效應(Herd Immunity):
當社區內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,病毒的傳播鏈就會被阻斷,進而保護那些無法接種疫苗的人(如對疫苗過敏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)。
💡 如果一座城牆90%的人都有盾牌(疫苗),敵人(病毒)就很難攻破這座城,即使少數人沒有盾牌,也能因為大家的保護而不受攻擊。

📌 流感疫苗接種率需達70%以上 才能有效形成群體免疫,降低社區傳播風險!
流感疫苗Q&A
針對流感疫苗,我們整理了幾個QA問題,提供對流感疫苗有疑惑的民眾參考:
Q1: 流感疫苗怎麼選?細胞培養與蛋白培養差異?
目前常見的疫苗製備方式有:
雞蛋培養疫苗
- 使用雞胚蛋細胞培養流感病毒後滅活性製成疫苗。
- 可能產生雞蛋蛋白殘留,對雞蛋過敏者需特別留意。
細胞培養疫苗
- 以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病毒,避免雞蛋適應性突變,對H3N2病毒株保護力較佳。
- 適用於雞蛋過敏者。
Q2:流感疫苗打完會立刻產生保護力嗎?
不會!接種流感疫苗後,身體需要約2週 產生足夠的免疫抗體,因此疫苗應在流感季節開始前(如10月)施打,讓身體有足夠時間建立保護力。
Q3:我對雞蛋過敏,可以施打流感疫苗嗎?
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與英國醫學期刊(The BMJ)的研究,雞蛋過敏者(包括曾有蕁麻疹反應者)仍可安全接種所有獲批的流感疫苗,且不會增加嚴重過敏反應風險。因此,衛生福利部不再將雞蛋過敏者列為流感疫苗之接種禁忌症,可依照一般流程接種流感疫苗。
如您是對雞蛋過敏者,可以選擇打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的流感疫苗(如東洋)。建議在接種疫苗時主動告知醫師過敏史以利醫師進行評估,並在打針後留在醫療院所觀察至少30分鐘。
Q4:已經有感冒症狀,可以打流感疫苗嗎?
如您有高燒、嚴重咳嗽、全身倦怠、嚴重喉嚨痛或肺部感染,建議先休養,待康復後再接種,以避免將身體不適誤以為是疫苗反應,影響判斷。不過,最重要的仍是至指定疫苗施打醫療院所,由專業醫師進行問診後再決定是否施打。
Q5:流感疫苗打完的症狀?打完會得流感嗎?
流感疫苗不會導致流感:流感疫苗屬於死疫苗(不含活病毒)或重組蛋白疫苗,因此不會引發流感。
接種後常見的正常反應:
1. 局部反應:注射部位紅腫、輕微疼痛(通常1-2天內緩解)。
2. 全身反應:部分人可能出現輕微發燒、倦怠、肌肉痠痛,這是身體建立免疫反應的正常現象,通常1-2天內消失。
3. 過敏反應(極罕見):如呼吸困難、蕁麻疹等,應立即就醫。
Q6:除了流感疫苗,可同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強抵抗力嗎?
可以!如同前文所述,感染流感或感冒期間,細菌更容易侵入肺部,導致細菌性肺炎。而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就是肺炎鏈球菌,其感染可能導致嚴重肺炎、敗血症,甚至死亡。
💉 15價肺炎鏈球菌疫苗(PCV15) 可涵蓋更多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,提供更廣泛的保護,不僅能降低感染風險,也能有效減少流感合併細菌性肺炎的發生率。如果您是高風險族群,應儘早施打,獲得完整保護!
- 流感疫苗:預防流感本身,減少病毒感染導致的免疫系統削弱,間接降低細菌感染風險。
- 肺炎鏈球菌疫苗:可直接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,建議以下高風險族群施打:
- 65歲以上長者
- 慢性病患者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肺病)
- 免疫功能低下者(如癌症患者、器官移植者)
- 幼兒(2歲以下嬰幼兒風險較高)
以上就是關於流感的介紹!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疑似流感症狀,記得戴好口罩、勤洗手,最重要的是及早就醫、充分休息,避免症狀越來越嚴重!國泰新竹健康園區、杏保醫網信霖診所關心您~
新竹 | 杏保醫網信霖診所 看診時間、門診表 ➤➤ https://reurl.cc/lNOXO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