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腸病毒、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?這些病毒該怎麼分?
每逢開學季或春季,幼兒園與學校成為病毒傳播的高風險場域,許多孩子或成人都出現腹瀉、嘔吐、發燒症狀。這些症狀可能是腸病毒、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所引起,但它們的症狀、傳播方式、預防方式各有不同。這次,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三種病毒的差異,以及該注意的事情!
本篇文章重點/目錄:
腸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比較表
首先,我們先來看看者三種病毒的比較表,有一個基本的概念!
項目 | 腸病毒 | 諾羅病毒 | 輪狀病毒 |
易感族群 | 5歲以下幼童,近幾年家戶內傳染也常見 | 所有年齡層(尤其幼童、老人) | 5歲以下幼童,成人偶會感染但症狀較輕微 |
流行季節 | 台灣全年皆可能發生 夏季為高峰 | 冬季較常見 11月到隔年3月為高峰 | 秋冬較常見 12-2月高峰 |
傳播方式 | 糞口傳染、接觸傳染 | 糞口傳染、接觸傳染、食物傳染 | 糞口傳染、接觸傳染、可能有飛沫傳染 |
症狀 | 發燒、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峽炎 | 噁心、嘔吐、腹瀉 | 噁心、嘔吐、嚴重水瀉 |
病程 | 約7-10天 | 約1-3天 | 約3-8天 |
疫苗 | 部分型別(腸病毒71型、A型肝炎、小兒麻痺)有疫苗 | 無疫苗 | 有口服疫苗 |
治療方式 | 支持療法 (無特效藥) | 支持療法(無特效藥) | 支持療法(無特效藥) |
預防方式 | 戴口罩、勤洗手(酒精無效,需用肥皂)、環境消毒 | 勤洗手(酒精無效,需用肥皂)、環境消毒、避免生食 | 勤洗手(酒精無效,需用肥皂)、環境消毒 |
- 特別提醒:這三種病毒皆為無套膜病毒,對酒精消毒劑無效,必須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,並以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。
大名鼎鼎的「腸」病毒,但確診後沒有腸胃症狀?

(1) 甚麼是腸病毒?
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統稱,可以說是一個病毒大家族。最常見的病毒類別包括克沙奇病毒(Coxsackievirus)、伊科病毒(Echovirus)、腸病毒71型(EV71)、小兒麻痺病毒(Poliovirus)等。
腸病毒有一個「腸」字,但其實它的名稱來自於病毒的感染途徑,而不是主要造成的症狀。腸病毒通常是透過糞口途徑(如吃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)進入人體,最初在腸道內複製,然後擴散到全身,影響不同器官。然而,大部分腸病毒的主要症狀並不以腸胃道不適為主,而是影響皮膚(如手足口病)、神經系統(如腦膜炎、腦炎)、肌肉(如胸膜炎、心肌炎)或其他部位。
雖然少部分腸病毒可能引起腹瀉或嘔吐,但與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這類主要攻擊腸胃道的病毒不同,腸病毒更容易造成發燒、皮膚疹、肌肉疼痛,甚至神經系統併發症,因此症狀表現上與「腸」關聯不大。
(2) 腸病毒重症症狀
根據疾病管制署說明,71型腸病毒是最需注意的腸病毒,因為它可能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(如腦幹腦炎)。此外,D68型也是易造成重症及四肢癱軟的重要型別。而克沙奇A16與A6型也有增加趨勢,部分病例併發嚴重肺炎或腦炎。
若出現以下症狀,應立即就醫:
- 持續高燒不退
- 嗜睡或意識不清
- 持續嘔吐
-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
- 肌躍型抽搐(手腳無故抽動)
(3) 如何預防腸病毒?
- 勤洗手(且一定要用肥皂、洗手乳),特別是在如廁後、進食前。
- 定期使用含氯漂白水消毒環境。
- 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。
- 教導孩童不共用餐具、毛巾等物品。
(4)高端71型腸病毒疫苗
目前,針對腸病毒71型的疫苗已上市,適用於2個月以上至未滿6歲的嬰幼兒。接種建議如下:
- 接種次數:
年齡 | 接種次數 | 間隔時間 |
2歲以下 | 接種3劑 | 前2劑間隔2個月(56天),第3劑與第1劑間隔一年。 |
2歲以上 | 接種2劑 | 間隔2個月(56天) |
- 保護力:臨床試驗顯示,實驗組0人感染,依統計清保護率達96.8%,保護力可維持至少5年以上。
- 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腸病毒71型感染,降低重症風險。
(5) 腸病毒確診後的環境清潔與隔離措施
- 確診後應居家休息,避免上學或上班,至少7天
- 環境清潔:使用1,000ppm (1:5比例稀釋) 的漂白水消毒玩具、桌椅、門把等
- 個人衛生:勤洗手,避免共用餐具與毛巾
上吐下瀉…典型的病毒型腸胃炎:諾羅病毒

(1) 甚麼是諾羅病毒?
相較於腸病毒,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這兩種病毒就是典型的「病毒型腸胃炎」,都會引起胃、小腸或大腸的發炎,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。這兩種病毒的差異是甚麼?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兩種病毒。
最近讓人緊張的諾羅病毒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病毒,又被稱為「冬季嘔吐病毒」。諾羅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或受污染的食物與水傳播,容易在學校、托嬰中心、醫院等群聚場所爆發。典型症狀包括突發性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水瀉等,與輪狀病毒相比,嘔吐的狀況可能會比較嚴重。諾羅病毒病程短但傳播速度快,特別是在冬季發生較多。相較於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孩童,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。
2024-2025年冬季台灣諾羅病毒感染病例上升,特別在學校、醫院、安養機構等群聚場所爆發,可能原因為今年流行病毒株變種導致傳染力上升,以致過年前後個案數大增。多數患者症狀輕微,但嚴重者可能因脫水住院。尤其幼兒及老人為重症高風險族群,需特別留意。
(2) 諾羅病毒重症症狀?
- 嚴重脫水
- 低血壓與電解質不平衡
- 急性腸胃炎併發症:某些高風險族群,如嬰幼兒、年長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,可能會因嚴重腸胃炎導致敗血症、低血糖或腸穿孔。
- 神經學症狀:少數嚴重病例可能會出現抽搐、意識混亂。
建議高風險族群(嬰幼兒、老年人、免疫功能較弱者)一旦出現嚴重嘔吐、腹瀉或脫水症狀,應儘早就醫。
(3) 如何預防諾羅病毒?
- 勤洗手:肥皂與清水比酒精更有效。
- 避免生食:特別是貝類海鮮。
- 環境消毒:使用5000ppm(1:5比例稀釋)漂白水清潔嘔吐物與排泄物。
*由於諾羅病毒的高傳染性,即使曾經感染過產生抗體,免疫力通常只能持續幾個月到半年,之後仍可能再次感染相同型別的病毒。因此,仍需做好個人衛生與預防措施,如勤洗手、注意飲食安全、環境消毒,以降低再感染風險。
(4) 諾羅病毒確診後的環境清潔與隔離措施
- 確診後應居家休息至少48小時,避免傳播
- 環境清潔:使用5,000ppm(1:10比例稀釋)的漂白水清潔地板與廁所、門把等。
- 衣物與床單需用60°C以上熱水清洗
幼兒拉肚子的元凶:輪狀病毒

(1) 甚麼是輪狀病毒?
相較於諾羅病毒,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因,主要影響5歲以下幼童,特別是6-24個月大嬰幼兒。輪狀病毒的臨床症狀和諾羅相似,如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,但相較於諾羅病毒,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通常更加嚴重。兩者都是主要透過糞口傳播,嚴重時可能導致脫水與住院。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強但病程較諾羅更久一些,而台灣於每年12月至2月進入流行高峰。
(2)輪狀病毒重症症狀?
- 嚴重水瀉(3-8天)
- 嘔吐、發燒
- 嚴重者可能因脫水導致昏迷或休克
- 少數案例也可能誘發抽筋、痙攣的可能
(3) 如何預防輪狀病毒?
-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
- 勤洗手,保持良好衛生習慣。
- 定期消毒嬰幼兒用品與玩具。
(4) 接種口服疫苗:
目前常用的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主要有兩種:
- Rotarix(單價型疫苗):通常在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接種2劑,疫苗接種間隔至少4週。
- RotaTeq(多價疫苗):通常分別在嬰兒出生後8個月內接種3劑,間隔4~8週。
(5) 輪狀病毒確診後的環境清潔與隔離措施
- 確診後應避免與5歲以下嬰幼兒接觸
- 環境消毒:使用1,000ppm(1:5比例稀釋)漂白水擦拭所有接觸表面
- 注意補充水分,避免脫水
備註:漂白水消毒濃度與配比指南
目標消毒濃度 (ppm) | 漂白水 (5%濃度) | 清水 | 適用範圍 |
500 ppm | 10cc (約2茶匙) | 1公升 | 一般環境表面清潔,如桌椅、門把 |
1000 ppm | 20cc (約4茶匙) | 1公升 | 腸病毒、輪狀病毒常接觸區域,如玩具、地板 |
5000 ppm | 100cc (約半杯) | 1公升 | 諾羅病毒污染物(如嘔吐物、排泄物)清理 |
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:
- 配製後請立即使用,避免長時間存放影響效果。
- 消毒後應靜置5-10分鐘,再以清水擦拭。
- 濃度過高可能刺激皮膚與呼吸道,請戴手套操作。
近期病毒猖獗,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疑似相關症狀,記得及早就醫,並做好環境清潔。國泰新竹健康園區、杏保醫網信霖診所關心您~
新竹 | 杏保醫網信霖診所 ➤➤ https://reurl.cc/lNOXOv